劳模心语:能够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对我来说是一生的荣耀。当我踏入那庄严肃穆的殿堂,内心的激动与自豪难以言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每一个字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全体大唐人电力报国的缩影。我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已经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要把领奖台当作“始发站”,用每一次技术创新、每一项工艺改善、每一次极限突破为电力事业刻下“中国大唐”的新印记,为推动行业进步、助力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热情大方的性格、务实负责的态度、钻研求索的劲头……杨银娟就是这样一位将工作做到极致的标杆人物。她以女性对工作特有的韧性和态度,诠释着一线职工爱岗敬业、勇攀高峰的内涵,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最美大唐人的巾帼故事。
谁说女子不如男?用坚韧打破偏见
沉重的汽轮机阀门,男同志操作起来都很吃力,杨银娟每次硬是甩开膀子铆足了劲儿,才能扳动它。经历一次大修,双手就磨出了血泡。在高温的炙烤下,汗水浸透工装,安全帽下的头发拧成了绳。男同事劝她:“别逞强了,这活儿太苦!”她却笑着回应:“苦不分男女,责任更不分性别。”女性的力量,从不在口号里,而在每一次“我能行”的倔强里。就这样,杨银娟坚守着“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用脚步丈量生产现场每个角落,巡查设备数万台次。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她安全可靠地完成了发电机组大型启停操作百余次。机组稳发电量累计约800亿千瓦时,相当于陕西省全年电量需求的三分之一。为成功解决设备异常,她坚守现场的日日夜夜,更是数不胜数……也因此,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安全定心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用细腻成就卓越
电力行业需要雷厉风行的果敢,更离不开抽丝剥茧的细致。多年的实践积累,杨银娟练就了一双为设备诊断的“火眼金睛”。在一次突发事件中,渭河热电厂2号发电机漏氢量突然增大。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凭借丰富的现场经验,她迅速判断出是密封油平衡阀卡涩所致。她果断决策,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成功使发电机漏氢量恢复正常。杨银娟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投身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任务。针对机组深调阶段汽泵出力不足,需启动电泵运行的难题,她通过系统改造,将辅汽并入汽泵汽源,增强汽泵出力,有效降低厂用电率0.8%。仅此一项,每小时可为企业节约厂用电2000多千瓦时。为解决1号机真空偏低影响机组供电煤耗的难题,她带领工作室成员一个阀门一个阀门的调整试验,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排查。调整后,1号机真空提高了0.7千帕,供电煤耗下降1.2克/千瓦时左右,年节约发电成本数百万元。“劳模精神”,它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扎根于平凡岗位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坚持和每一次突破。
薪火相传,芳华满路用大爱托举未来
2013年5月,为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杨银娟名字命名的陕西发电公司系统首家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了。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她带领团队以量化对标为手段,同心聚力,追求卓越,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工作室陆续完成了机组能耗指标创优、节约酸碱消耗、降低输煤电耗等87项课题,获得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4项,总创效3000余万元。2023年,创新工作室入选全国总工会组建的全国电力系统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首批签约的6个工作室之一。可能有人会问:“教会徒弟,不怕饿死师傅吗?”杨银娟坚毅地说:“‘劳模精神’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勇。”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杨银娟电力报国。这些扎根在生产一线的平凡女性,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传奇:以柔情为盾,以智慧为剑,在钢铁森林里绽放出最绚烂的工匠之花!